云南白药(000538)最新股价
板蓝根
来源:原创    
发布时间:2014-11-13    查看次数:21111
T浏览字号
分享到:

       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tinctoria Linnaeus 的根(板蓝根)、叶(大青叶)、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(青黛)。根:秋季采挖,除去泥沙,晒干。叶:夏、秋二季分2~3次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。青黛:夏、秋采集茎叶,置缸内,用清水浸2~3昼夜,至叶烂脱枝时,捞去枝条,加入石灰,充分搅拌,后捞取液面泡沫,晒干。
        二年生草本,根肥厚,灰黄色,近圆锥形。茎直立,高50~100cm,无毛,分枝,下部近圆柱形,上部稍具棱角。基生叶莲座状,叶片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,顶端钝尖,边缘全缘,或稍具浅波齿,有圆形叶耳或不明显;茎顶部叶宽条形,全缘,无柄。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,在枝顶组成圆锥状;花瓣4,黄色,宽倒披针形,顶端近圆形,基部渐狭,具爪。短角果近长圆形,扁平,无毛,边缘具膜质翅。种子长圆形,淡褐色。花期5~6月,果期6~7月。


        云南各地均有栽培。
        根味苦,性寒。归心、胃经。根具清热解毒,凉血利咽之功。用于温疫时毒, 发热咽痛, 温毒发斑,痄腮,烂喉丹痧,大头瘟疫,丹毒, 痈肿。叶具清热解毒, 凉血消斑之功。用于温病高热,神昏,发斑发疹,痄腮,喉痹,丹毒,痈肿。青黛:咸,寒。归肝经。具清热解毒,凉血清斑,泻火定惊之功。用于温毒发斑,血热吐衄,胸痛咯血,口疮,痄腮,喉痹,小儿惊痫。
        含靛蓝、靛玉红、β-谷甾醇、γ-谷甾醇以及多种氨基酸,还含黑芥子苷、靛苷、色氨酮等。有抗细菌、抗病毒、抗内毒素、抗癌和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。
        本种始载于《唐本草注》。收载于2010年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一部。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。古医籍对板蓝根的药用价值有精辟阐述,评价颇高。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明,板蓝根有显著抗病毒、抑菌作用。对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显著疗效;对急慢性肝炎均有一定疗效。“非典”、“禽流感”以及小儿手足口病等疫情时,板蓝根是首选品种之一,从而扩大了板蓝根的应用范围。

上一篇:虎杖
下一篇:披麻草
返回列表
全国服务热线 :

走进白药

微信公众
© 2018 All Rights Rserved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    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:(滇)-非经营性-2022-0057
版权申明 隐私保护 滇ICP备05002333号 滇公网安备53011402000286号 技术支持:奥远科技
网站地图